2024年6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61期(总第395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搭建支架,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 陈彬 张敏
《教育导报》2024年第61期(总第3956期) 导报三版

生产性劳动“初体验”。(图片由幼儿园提供)

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支架学习理论认为,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最近发展区的自主建构。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习来积极建构自己的建筑物,而教师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正是在教师这一支架的支持下,幼儿主体的建构和发展才成为现实和可能。为此,我们针对劳动教育实践中所存在幼儿劳动主动性不强、教师对幼儿劳动缺乏有效支持等问题,以支架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劳动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切实提升幼儿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搭建“三大场域”,为幼儿劳动教育提供活动支架

幼儿的学习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的,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动探索来学习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生活、主题项目活动等不同路径的功能和作用,为幼儿提供劳动教育活动空间,搭建劳动教育“生活场”“浸润场”“引力场”,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1 .劳动教育“生活场”。劳动教育“生活场”是以幼儿一日生活为主要路径的劳动教育实施场域,将劳动融入生活,凸显劳动的生活属性。劳动教育“生活场”主要为幼儿劳动技能、经验提升和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提供支架。例如,为了解决小班幼儿午睡起床不会穿衣、不愿整理的问题,对大班幼儿提出“大带小”,由哥哥姐姐每天轮流帮助和教会弟弟妹妹穿衣、整理。通过这一活动,幼儿从自我服务走向为他人服务,巩固提升劳动技能,感受为他人服务带来的成就感、责任感,而小班幼儿也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提高了劳动的兴趣和劳动意识。这样,通过生活中的劳动运用,幼儿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培养起劳动的习惯,提升了劳动的技能,涵养了劳动的品质。

2 .劳动教育“浸润场”。劳动教育“浸润场”是以游戏为主要路径的劳动教育实施场域,将劳动融入游戏,赋予劳动“玩”的属性,旨在为幼儿劳动技能和经验的运用、重组、创造提供支架。例如,我们通过观察、倾听,了解幼儿的兴趣,利用园内空间打造“鲁宝当家”游戏场景,将“家”搬入幼儿园,由幼儿布置家庭环境、安排家庭事务、开展家务劳动、体验当家管理。在特定的游戏场景中,幼儿自主进行各种劳动,增强劳动兴趣,迁移劳动经验,激发劳动创造,萌发劳动意愿和情感。

3 .劳动教育“引力场”。劳动教育“引力场”是以项目式活动、主题活动为路径的劳动教育实施场域,是在开放的劳动环境和教师支持下进行的劳动持续探究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劳动资源和劳动知识、技能等劳动经验的支架。例如,在“青青菜园”项目活动中,师生围绕大头菜种植劳动,开展了“我们种什么”“浇水那些事”“蔬菜生病了”“大头菜丰收了”等系列活动。幼儿在亲历大头菜种植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主动探究学习,丰富劳动经验,推动深度学习,增强劳动实践效果。

二、采取“三单一币”,为幼儿劳动教育提供驱动支架

为了激发幼儿劳动的主动性,我们通过劳动任务自我设定单、劳动任务自我分析单、劳动任务打卡单、劳动银行兑换币“三单一币”,为幼儿劳动教育提供驱动支架,不断激发幼儿劳动的主动性。

1 .劳动任务自我设定单。劳动任务自我设定单主要包括师幼共同开发劳动资源、师幼共同制定劳动任务要求、幼儿自主选择劳动任务三个流程。例如,“鲁宝当家劳动畅游日”活动的任务设定,首先是老师倾听幼儿的想法:“你可以完成什么劳动?你想参加哪些劳动?”幼儿提出想自己穿衣服、整理小床、打扫教室、把沙池里的玩具摆放整齐、串手链、做水果拼盘等,罗列出了自己想做、能做的劳动项目,涵盖服务性劳动、游戏性劳动、体验性劳动等内容。然后,经幼儿投票、年级组审议,最后生成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劳动项目、并由幼儿进行认领。这样,教师让幼儿自主制定劳动任务清单,赋权幼儿自主选择,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劳动活动的主动性。

2 .劳动任务自我分析单。劳动任务自我分析单是教师结合幼儿已经选定的任务,引导幼儿对材料、经验等方面进行思考,帮助幼儿主动分析完成劳动任务的已有经验、优势及存在的不足,促使幼儿主动为完成劳动任务进行物质、经验等方面的准备。例如,认领劳动任务后,如何去完成?需要哪些准备?你怎么把沙池的树叶、杂物快速清理干净?需要准备什么工具?教师通过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了解获取劳动经验的途径——与老师、小朋友讨论,询问爸爸妈妈,观察成人劳动等,鼓励幼儿用表格记录自己的劳动计划和方式,为劳动日活动做好准备。教师通过让幼儿自主制定劳动任务分析单,提升幼儿劳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提升幼儿劳动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感。

3 .劳动任务打卡单。劳动任务打卡单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劳动计划,从劳动任务的完成度、劳动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等方面全方位记录劳动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幼儿记录和自评为主,同时辅以同伴间、师幼间总结互评。例如,劳动畅游日开始了,“鲁宝”带上自己的计划,走进班级、美劳室、烘焙坊、木工房等劳动场域完成劳动任务,整理建构区的玩具,制作一张小椅子,并想办法把它变成一张能坐的“真凳子”。同时,幼儿完成一个项目后就进行打卡记录,并将“用了哪些好办法”“有什么想法和感受”等思考记录在打卡单上,并与大家分享。通过劳动任务打卡单,幼儿在合理的规划下不断反思调整,坚持完成每一项任务,激发和维持幼儿的主动性,促进经验、习惯的提升和养成,促进幼儿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4 .劳动银行兑换币。劳动银行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劳动完成情况兑换劳动币,再用劳动币在劳动集市中购买自己想要的物品。例如,完成劳动任务后,幼儿获得了“鲁宝币”,并用来兑换诸如夏天的小风扇、香甜的爆米花、可口的土豆泥、漂亮的手提袋等礼物和劳动“产品”,享受劳动成果,懂得有劳动就有收获,感受劳动收获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