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61期(总第3956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四川省剑门关高级中学铭记恩情,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大山学子搭起“圆梦梯”
本报记者 葛仁鑫 张玥
《教育导报》2024年第61期(总第3956期) 导报一版

剑门关高级中学之江教学楼。(图片由学校提供)

四川省剑门关高级中学原名剑阁县沙溪中学,原为一所乡镇初级中学。2003年9月,剑阁县县城由普安镇搬迁到下寺镇。当时,新县城还没有高中,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原沙溪中学的基础上建一所高完中。然而,由于资金短缺等因素,致使这一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困难之际,浙江人民伸出援手,为学校捐资修建教学楼。

2004年5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带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一行来到学校,为浙川合作帮扶项目“之江教学楼”奠基,由此,奠定了剑阁县城高中教育的新基石。“习近平总书记为学校奠定了希望之基、发展之基、强盛之基,是永远激励全校师生感恩奋进、拼搏进取的精神丰碑。”四川省剑门关高级中学党委书记邓思勇说。之江教学楼投入使用后,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乡镇初中升格为普通高完中,并在20年间稳步发展,先后创建为广元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蜀道虽难,不改其志。近年来,剑门关高级中学铭记恩情,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一批批大山中的学子搭建起“圆梦梯”,激励他们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感恩教育润心田

在剑门关高级中学的校园里,之江教学楼是标志性建筑物,俯瞰呈“之”字形,能容纳48个教学班。在教学楼一楼大厅,刻有“求知善读,贵耳重目”的石碑处在中心位置,这就是当年奠基的地方。

“总书记是那么和蔼可亲,他当时微笑着走到奠基石旁,第一个铲土奠基,那一幕实在令人振奋。”剑门关高级中学教师唐兴剑回想起20年前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帮扶的故事还在继续。“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剑门关高级中学受损严重,得到黑龙江省的全力支持,将学校重建项目确定为重点援建工程,投入援建资金6300余万元。经过两年的对口援建和灾后重建,学校总面积扩大为140亩,成为全县占地面积最大的学校。

浙江省于学校微弱之际,帮扶兴建;黑龙江省在汶川地震之后,帮助学校重振校园。“两江”的帮助,让剑门关高级中学的师生终生铭记,在学校的大门两侧,分别刻有浙江省和黑龙江省的援建标识。感恩教育,也成为了剑门关高级中学的一大特色。

为激励全校师生不忘嘱托、感恩奋进,剑门关高级中学将每年5月16日确立为“校庆日”“感恩日”,将《之江新语》中的“求知善读,贵耳重目”确立为校训。每年,学校主要领导都会带领新入校的师生在奠基石前学习,向他们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来校奠基的故事,传达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愿。

此外,剑门关高级中学还将感恩教育与家国情怀相融,开展了一系列以红色研学为主的“红延”课程。该校定期带领师生到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苍溪红军渡、旺苍红军城、木门寺等地开展研学行动,走进红色革命基地探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

如今,“能知恩、会感恩、懂报恩”的氛围已在学校蔚然成风。高一学生梁举曹告诉记者,自己身体较差,在校期间时常需要外出问诊、拿药,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总是第一时间接送他去医院,连续几个小时陪伴在他身边。“感恩是爱的传递,我未来想当一名医生,用自己的力量报答老师、回馈社会。”梁举曹说。

古蜀道上育新人

“难于上青天”的古蜀道,“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翠云廊,不仅是亮丽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些都为剑门关高级中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育人资源。

2013年,剑阁县开设“剑门关古蜀道历史文化讲坛”,在剑门关高级中学设置分论坛。学校以此为契机,在随后十余年中,不断探索用蜀道文化育人的路径,形成了系统的蜀道文化课程体系。

        如今,剑门关高级中学编写了《蜀道史话》《蜀道诗韵》《蜀道特产》《剑阁地理》等校本读物,并按年度制订详细的蜀道文化课程计划。同学们不仅能在校内聆听相关的讲座,还可以走出校门开展远足、研学等活动,通过“我给家乡景点写解说词”“我是剑阁小导游”“撰写剑阁旅游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古蜀道。

“通过学校的蜀道文化课程,我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为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高一学生廖纹说,在实地踏上剑门关、深入了解古蜀道的过程中,她对课本上的古诗词、地理知识等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认识,这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

除了利用好本土资源以外,剑门关高级中学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山区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早些年,一些家长“唯分数论”的观念还较普遍,同时很多家庭难以负担课外的艺体培训费用,导致山区学生缺乏艺体技能。

剑门关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岳剑东回忆,对此,学校在2010年就开始开设特色课程,加大投入,改善相关硬件设施,在校内、校外广泛选拔特色课程教师,免费为学生提供书法、器乐、声乐、体育、科创等方面的辅导,“我们的学生除了学业以外,至少要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艺体技能。”

本着这个朴实的愿望,剑门关高级中学形成了培养学生特长、彰显学生个性的特色课程体系,从初一到高二年级开展“五年一贯制”培养,每周增设一节体育特长课、两节社团类特色课程,以选课走班的形式实现全员覆盖、并坚持至今。

通过蜀道文化课程、社团特色课程、体育特色课程以及红色文化课程,剑门关高级中学搭建起立德树人课程体系,从多个维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多元化成长、多样化成才。

帮扶协作谱新篇

在剑门关高级中学的教学楼和宿舍楼,设有智能微型图书馆设备,同学们无需专门到图书馆,就能随时随地借阅图书。这样温馨又便捷的设计,在学校还有很多。

今年5月,由杭州市上城区出资400万元,援建剑门关高级中学的“智慧校园项目”全面投入使用。学校信息处主任苟明湘介绍,该项目包含机房升级改造、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新高考系统创建、精品录播室建立、校园电视台成立、数字化阅读及电子班牌构建七大方面,让师生的在校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也帮助学校在数字化进程中迈出了极大一步。”

在各类帮扶下,如今,剑门关高级中学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不断增强。近年来,该校成为北京化工大学的托管帮扶校,还与广安中学、双流棠湖中学构建联盟发展共同体,并以网络直播班为纽带,与成都七中结对共研。借助这些纽带,学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老师们接触到了省内乃至国内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学能力不断提升。”高一年级教学组长徐兴鑫说,大家还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及时将先进理念转化为符合校情的教学实践,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今年5月16日,剑门关高级中学举办高中20年发展成果汇报会,回顾了20年办学历程,也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重要指示,为全校师生注入了无穷力量和不竭动力。”邓思勇展望,学校的近期目标,是在2025年争创为省一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而长期的愿景,则是创建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优秀名校,“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