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08期(总第4003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冬阳
郗旗
文化《教育导报》2024年第108期(总第4003期) 导报四版

时令已是初冬。成都刚刚经历了一场强降温之后,一连几天都是艳阳高照,一扫前几日的阴霾,让人觉得季节似乎已翻过了冬天这一页,给人一种恍然若春的错觉。每到上午10点左右,冬阳似乎刚刚从懒觉中苏醒,睁开惺忪的睡眼,露出明媚的笑脸,把温暖的笑容洒向大地,洒满了整个校园。孩子们在明媚的阳光里兴高采烈地做着课间操,老师们也舒展着身姿,伸胳膊、踢腿,一脸的灿烂。正午过后,孩子们在教室里安静地上课。没有课的老师,或三三两两沿着操场漫步,或在操场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老师干脆拿把椅子坐下,置身于冬阳温暖的怀抱……这情景不由得让我想起若干年前的一些片断。

很小的时候,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每当初冬季节,如果遇上这样难得的艳阳高照的日子,外婆总会忙进忙出,把家里的棉袄、棉裤、棉絮等搬到太阳底下晾晒。几根长长的竹竿横在十字形的支架上,上面晾满了全家老少过冬的衣物。外婆把竹椅放在屋前的石地坝里,将细小的身子蜷缩在竹椅里,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不一会儿,便响起了一阵阵忽高忽低、忽长忽短的鼾声。

我们这群“小淘气”自然不会错过冬日这难得的阳光,在晾满衣物和棉絮的竹竿间穿梭、打闹。有时不小心把晾衣物的木架碰倒了,惊醒了打盹儿的外婆,外婆睁开蒙眬的睡眼,茫然地打量着眼前的一切。待清醒之后,外婆骂我们几声,颤颤巍巍地起身,把碰倒的木架扶起来,将晾晒的棉衣、棉絮翻过来,拍去上面的尘土,又继续做她的好梦。而我们便转移了阵地,来到石地坝周围的草垛上,继续嬉戏打闹。打闹够了,便躺在松软的草垛上,沐浴着冬日暖暖的阳光,进入了梦乡……漫长的冬天,因为有了这难得的冬阳,有了冬阳晒过的那些棉衣、棉裤,并不感到特别寒冷。穿在身上的棉衣、棉裤似乎总有一种冬阳的气息,特别暖和。

工作后,老家小镇的一所中学。很多年前,我在那所学校教书。学校后面一排低矮的瓦房,便是当时一群年轻老师的宿舍。宿舍外面是一大片菜园,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种满了蔬菜。每当冬季来临,菜园里只剩下菠菜、芫荽、萝卜、葱、蒜等绿色,少了夏秋的姹紫嫣红。如果遇上冬阳高照的日子,下午碰巧没有课,我们几个年轻老师喜欢放把竹椅在菜地边上,手中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随意地翻阅。冬阳静静地悬在头顶,暖暖地照在这片菜地里,照在手中那些书籍的文字上面。那些文字一如身边的这些碧绿的蔬菜,在眼前鲜活而灵动。这是一段惬意的时光。时间长了,那些鲜活灵动的文字也变得有些顽皮,满眼里奔跑跳跃……将书一合,我们仰躺在竹椅里,睡眠自然而然地跑来拥抱着人进入梦乡。梦乡里似乎有着冬阳温暖的气息,有着菜园里蔬菜散发的淡淡的清香,有着童年金黄的草垛和坐在竹椅里打盹的外婆慈祥的脸,有着书中那些文字勾勒的美好画面……直到一阵铃声响起,骤然惊跑了美梦,我蓦然读懂了当年外婆突然醒来时的眼神为何有几分茫然。此时,冬阳已不在头顶,开始偏西,它的温暖和光芒正在逐渐收敛,直到被驾着马车赶来的北风和黑夜驱散。

感谢冬阳,感谢它慷慨的莅临。让我们在日益寒冷的冬天,在喧闹和忙碌的城市里,拥有属于自己的惬意、温暖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