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08期(总第4003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和家乡的 N种联系方式
■苑广阔
《教育导报》2024年第108期(总第4003期) 导报四版

在离家乡两千多公里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注定了我每年回家的次数很有限,有些时候因为特殊原因,比如女儿备战中考、高考,可能整整一年都不能回家一次。

不过得益于科技的进步,虽然我回家次数不多,但各种科技手段大大拉近了我与家乡的距离,甚至有些时候,家乡发生的一些事情,我能够比一直生活在老家的父母还先知道。

我离家在外,很多小时候的玩伴,以及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都留在家乡工作和生活。我们互相加了微信好友以后,我就可以通过他们的朋友圈,随时随地关注到家乡的大事小情、点滴变化。这些来自家乡人的朋友圈,是我每天重点关注的对象,我经常会浏览他们的朋友圈,也借此疏解了乡愁。

家乡的人,出于种种需要,建立了很多微信群,包括村委建立的“村庄群”,小学同学建立的“小学同学群”,甚至村里一家开超市的人,也建立了一个顾客微信群,群里自然都是本村以及前后村的人。这些大大小小的微信群,我都是其中的一员,虽然我很少在里面发言,更不会远隔千里在超市微信群里买东西,但是我每天都会关注群里的发言和讨论,从这些发言和讨论当中,感觉自己就在他们的身边,没有离开家乡一样。

当然了,这些家乡的微信群,也有其他的作用。前几年,上级号召给村里的路面进行硬化,资金来源是上级补贴一部分,村里集资一部分。村主任在“村庄群”发布了募捐通知以后,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尤其是那些像我一样在外面打拼的人,更是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的建设,你300元、我500元,无论多少,都体现了大家对家乡建设的支持。我也以父母的名义,捐赠了2000元,作为修路款。

去年弟弟回家,担心上了年纪的父母的安全问题,就在堂屋门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这样一来,我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软件,随时都可以看到老家的父母。每当闲暇的时候,我就习惯性地打开手机软件,看到父母在住了一辈子的房子里生活,在小院里进进出出,忙忙碌碌。他们做饭、吃饭,吃完饭在客厅看电视,甚至偶尔的拌嘴,我都看得见、听得清,有时候,我还会直接通过监控摄像头跟父母聊聊天。

如果某一天打开软件,在摄像头里看不到父母的身影,我知道他们不是下地干活了,就是去赶集了。当然也有串门走亲戚的时候,但这种情况总是少的。我由衷地感叹科技的进步,让我远在千里之外,好像陪在父母身边一样。这样心里对父母的担忧,也就大大减轻了。

自从我们给父母购买了智能手机,教会了他们如何打电话、打视频,我就能够随时和父母通过视频通话,和他们讲家长里短。其实他们从心里期盼着我能够经常和他们视频通话,并且聊得越久越好。但他们很少主动给我打视频,总怕影响我的工作,可怜天下父母心。

除了通过这些方式和遥远的家乡建立联系,我还关注了好几个家乡的自媒体,有官方的,也有个人的,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同样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家乡。尤其是很多短视频博主,都是通过家乡话直播或拍摄短视频,更是让人倍感亲切,感觉自己回到了家乡。

我离家乡很远,我又离家乡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