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08期(总第400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职业教育“育才兴业” 赋能支持“乡村振兴”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瑜 汪天皎
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教育导报》2024年第108期(总第4003期) 导报三版
开栏语

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日前,以“创新赋能未来技能塑造人生”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42届主席西蒙娜-米雷拉·米库列斯库表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娴熟的技术人员,来支持我们应对挑战、增强抗压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普融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本版特开设“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栏目,反映职教改革的新思路和新实践,敬请关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当前,我国乡村产业整体上存在产业门类不宽、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职业教育作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密切的教育类型,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是其应有之义和价值使然。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需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乡村产业振兴支持路径。

一、聚焦“农民+乡村创业者”两类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产业发展,人才为本,产业人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根本支撑。乡村产业人才主要来自两类群体,一是居住在乡村的本土群体,即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二是乡村创业者,包括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及其他社会人员。针对这两类人群,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学历教育和培训两大职能,为乡村产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就业与创业人才。

在学历教育上,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产业并无高低之分,职业亦无贵贱之别,职业院校需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专业,鼓励毕业生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其次,应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及实习实训环节中,需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具备多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在社会培训方面,一方面,除了提升参训者的技能水平外,还需加强对新兴产业形态及模式的培训,增强参训者对行业的理解和职业认同感,培养一支具备职业理想与事业情怀的乡村产业振兴队伍;另一方面,要服务于创新创业,培育农村创新创业的领导者,激发创业者的积极性,形成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推动增收的良好局面,培养一批充满激情的农村创新创业优秀领导者、“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以及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等能工巧匠。

二、构建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专业集群

当前,职业教育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适应能力较弱,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与乡村产业的实际需求之间还不匹配,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与乡村产业振兴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的矛盾尤为明显。此种情况下,职业教育无论从其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服务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专业建设方面,职业教育应采取“以专业应对产业,以专业集群应对产业链条”的策略,调整专业建设模式,构建涵盖一二三产业的专业集群。由于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对农业的传统观念短期内难以转变,且大多数第一产业相关的人才主要来自乡村居民而非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新增涉农专业的空间有限,学校可在建设好第一产业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二三产业相关专业对乡村产业的关注度,将乡村产业的发展纳入专业建设规划之中,以产业链为逻辑构建跨产业的专业集群,从而对乡村产业形成结构性的支持,由点状对接转变为链状融合,形成嵌入式的协同发展格局。

此外,要依托专业集群,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不仅要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还应针对乡村产业所呈现的新业态、新趋势加强模式与规律的研究,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专业的融合、队伍的融合促进技术的融合与创新,真正落实产教融合的理念,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

三、塑造多领域融合、跨界合作的发展生态

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产教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得以发展并获得社会认可的基本策略与路径,也是类型教育特征的重要体现。乡村产业正在打破第一产业经营发展边界,向第二三产业延伸拓展,产业自身的融合态势必将带来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样态改变。从策略角度看,产教融合须囊括产业融合之界才能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持与推动作用。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跨界”教育优势,推动行业产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形成生态共同体,构建“产学研用”生态圈,将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破“职业界”“教育界”“技术界”“产业界”壁垒,推动产教融合走向深入并探索特色化推进之路。

产业融合背景下,单一职业院校难以应对乡村产业全链条发展样态,应以产业链为纽带组建职业院校专业发展联盟,校际相互合作、各有侧重,将“教育链”具化为“专业链”,以“专业链”应对“人才链”,从而对接“产业链”,在人才培养上,将课堂转移到“田间地头”,在技术研发上,联合科研单位将项目放到“生产车间”,切实推动形成人才共育、技术共研、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

【本文系四川省2023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协同机制研究”(川教函〔2023〕478号)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