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有幸参与了某电台的《校长面对面》访谈节目。访谈中,主持人问我心中理想的学校是何种模样。是啊,我心中理想的学校究竟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我偶尔会思索一番,只是想法往往零零散散、不成系统。比如,我期望学校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我希望校园中有亭台楼阁、四处花香弥漫,孩子们在优美的校园环境里静心阅读……概括一下,我觉得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应当是一所“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的学校。
一、理想学校是有声的
书声。书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热爱读书、珍视书籍是学校应有的风气。有了朗朗读书声,学校便有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校园也鲜活灵动起来。
跑声。学校理应将培养身心健康的人置于重要地位,毕竟拥有良好的锻炼习惯以及健康的体魄对一个人而言至关重要。当下孩子们的近视率、肥胖率依旧令人忧心忡忡。所以,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助力他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歌声。歌声体现着我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艺术能够调节、改善、丰富并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它能让人得以放松与休憩,为人提供情绪宣泄的方式、方法,进而助力实现人的心理平衡。此外,艺术还能强化人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品质,激发生命活力与进取心,拓宽心胸与眼界,助力树立崇高理想,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提高意志力与自信心。由此可见,高雅的艺术修养在人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
二、理想学校是有色的
红色。学校首先应当是红色的。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创造、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学校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我们要针对青少年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教育,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引导师生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革命文化教育,传承革命传统,延续红色基因。
绿色。学校还应是绿色的,绿色象征着自然、生态与环保,意味着我们要携手共建人类共同的家园。师生都需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
橙色。学校也应是橙色的,橙色寓意着欢快、活泼、温暖、热情与智慧。校园应当是充满生机与活力、洋溢着欢声笑语的,同时还应是富有温度且充满智慧的。热情活泼本就是青少年的天性,学校应当竭力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学校的关键作用并非让人变得更加聪明,而是让人更具智慧、懂得敬畏、明白取舍、知晓进退。
三、理想学校是有趣的
兴趣。师生应当拥有健康的兴趣爱好,这一点极为重要。兴趣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悦且略带紧张的心理状态,对人的认知与活动会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提升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拥有健康兴趣爱好的生活会更充实,充满激情与阳光。一个毫无兴趣爱好的人,其生活乏味、工作可能缺乏动力。
情趣。情趣指的是性情志趣,讲究情调。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它契合现代科学与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律的要求。它彰显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一个人的乐观生活态度和健康心理。高雅情趣有助于我们调节情绪、陶冶情操、追寻美好人生。
野趣。野趣即指自然之趣,我们要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勇于将课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孩子的天性就是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实践、成长,释放自身的灵性。唯有如此,才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倘若一味将孩子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只会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四、理想学校是有味的
书香味。常言道:“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是通往高贵的最低门槛。宋代诗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曾国藩也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拥有书卷气的人,举手投足间不经意流露出的优雅之美,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明世人。充满书香味的校园应是书本随处可得,而非被束之高阁于图书馆,晨诵午读应成为校园常态,让书香弥漫开来,让师生在书的海洋遨游。这才是最浪漫的校园景象。
花香味。理想校园还应有花香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小桥流水、轩榭廊舫、沁人的花香、欢快的鸟鸣,总是令人心生向往。花香与书香交融,师生手捧书卷、漫步花间,学习变得更具诗情画意。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也是师生交往交流的空间,校园环境对学生精神面貌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优美的环境能够给师生带来美的愉悦以及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烟火味。理想校园还要具备烟火味。“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吃五谷杂粮,带烟火气息。吃喝拉撒、柴米油盐,这些都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凡人、有血有肉的人,应有烟火味、接地气。孩子要在学校中学会生存的技能,既懂“阳春白雪”,又能当“下里巴人”,这才是生活的常态、真实的人生。
每个人理想的学校不尽相同,而上述这四个方面便是我心中理想学校的模样。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理想的学校始终与现实保持距离,我们唯有秉持一以贯之的态度、以农人心态做好教育的麦田守望者,便可与之逐渐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