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到期末考试时间,每次考完试,孩子的成绩总是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弦。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学业成绩往往是他们自我认同与外界评价的重要标尺之一,父母对待成绩的态度也一定程度会影响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孩子聊成绩,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父母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质、性格来调整具体的方式。本期,我们邀请到3位一线教师,一起来聊聊“成绩”这个话题,为各位家长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考。
孩子“考砸了”,家长如何助力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袁成
一些家长尤为关注孩子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并把成绩作为孩子是否努力、是否优秀的评判标准。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带着沮丧的心情告诉你“考砸了”的时候,家长的反应和应对方式将深刻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及学习动机。
管理情绪,及时疏导
知道孩子考差了,一些家长常常不自觉出现生气、失望等情绪,会批评、指责孩子,甚至做出各种惩罚行为,引发严重的亲子矛盾。
面对孩子考试失利,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反应。
首先,家长应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被负面情绪带节奏。家长要全面地看待孩子的成长,认识到每个孩子是有差异的,有各自不同的优点,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客观接纳孩子目前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避免陷入负面情绪之中,也避免做出冲动的举动。
其次,家长还要观察、理解孩子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包袱”。同时,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避免和孩子因成绩问题发生正面冲突,为后续的问题分析营造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
理性分析,合理归因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其影响因素较多,家长应把成绩作为教育分析的工具,客观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之处,不随意评价孩子,更不能因为一次考试结果就给孩子贴上“失败者”“不聪明”的标签。
作为家长,可以先从自我反思做起,反思家庭氛围、教育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从中分析做得好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孩子树立好榜样,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同时,家长可以找合适的时间和安静的环境,与孩子一起客观分析其他原因,如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上课状态、作业情况、复习方法等,从中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便于往后的改进;对试卷中的错题,逐一分析丢分的原因,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家长应智慧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一起合理归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制订计划,重新出发
期末考试是一个学期的阶段性测评,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学习情况,便于及时查漏补缺和调整往后学习计划等。家长可以先让孩子根据分析结果自主拟订寒假计划,再结合实际,帮助孩子适当调整、完善计划。同时,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主动联系薄弱学科的任课教师,请老师给予一定的意见及建议,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提升策略。
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查阅资料、一起开展体育锻炼、一起谈谈收获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支持。如果孩子在落实计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家长不要急于评价与指责,可以与孩子聊一聊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计划进行调整、完善,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家长应以商量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阶段性地进行反思、调整,从中找到更优的学习方法,真正提升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解锁成绩单上的“隐藏”信息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常乐实验学校 钟银翠
一些家长面对孩子的成绩单时,仅仅着眼于那些简单的数字,其实,成绩单不仅仅是分数的记录,更是孩子成长轨迹的缩影,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多维的信息。作为家长,深入解读这份“密码”,以更全面的视角理解并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借助图表直观了解成绩变化趋势
分数不是孤立的数据,家长应和孩子一起将历次考试成绩进行纵向对比,绘制学习情况变化曲线图。这样的过程,能帮助家长和孩子直观看到学习成效的波动,识别出哪些科目或知识点上,孩子在持续进步,哪些则表现出不稳定或下滑趋势。通过分析进步或退步的原因,可以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比如增加某一科的复习时间、改变学习方法等。
除了纵向对比,成绩单还能反映出孩子各科之间的横向差异。家长需关注孩子的强项与弱项,理解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弱项有时可能源于基础不牢固,有时则是对该学科的兴趣不足或学习方法不当。通过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如利用假期进行强化训练、参与兴趣小组等,可以有效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洞悉能力倾向,关注综合发展
分数虽然直接反映了孩子在学习领域的表现,但无法全面衡量孩子的综合素质。家长还应关注孩子与人交往、团队合作、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等非学科学习能力的展现,这些能力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样重要。
某些科目成绩能间接反映出孩子的兴趣所在和潜在天赋。例如,擅长数学的孩子可能在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有较高天赋;在艺术课程中表现出色的孩子则可能拥有较高的创造力与艺术潜质。家长应细心观察,与孩子深入交流,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如社团组织、技能训练等,帮助孩子探索兴趣、激发潜能,找到真正热爱并擅长的方向,更好地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助力。
做好教育规划,引领个性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学习节奏、兴趣偏好和成长需求。家长应根据成绩单上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与孩子共同设定既符合当前能力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个性化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既包括短期的提分计划,也涵盖长期的技能培养和兴趣发展,引领孩子在学习道路上既有方向,又不失动力。
孩子的成绩单还能提示家长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比如,发现孩子在阅读理解上有困难,家长可以增设家庭阅读时间,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合孩子阅读水平的书籍;若孩子在时间管理上存在问题,则可以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时间意识。此外,家长的情绪支持和正面鼓励也不可或缺,它们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中的挑战。
透过成绩单,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学习旅程中的点点滴滴,作为家长,我们应更加开放和细致地去解读这份“密码”,从中挖掘出能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宝贵信息,引导孩子成长为更加自信、全面、有创造力的个体。
利用假期,帮孩子消除学习“堵点”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第一初级中学 黄燕
期末考试成绩不仅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孩子一学期的学习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馈了孩子学业上还需改善、进步的方面。如何合理规划,帮助孩子在假期中提升自己,解决学习“难点”“堵点”?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
高分不“捧”,低分不“罚”
父母对待成绩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学习的信心。孩子考得好时,家长不能因为高分就“捧”“奖”“扬”;孩子没有考好时,家长更不能因为低分而“棒”“罚”“贬”。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成绩观念,成绩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反馈,它无法全面衡量孩子的综合素质,更不能成为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家长应多一些理解、接纳、鼓励,少一些批评、埋怨、指责,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从而相信自己拥有改变现状的力量,同时,为家长指导孩子假期做好调整计划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不仅仅“盯”着分数,而是共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本学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看到进步的地方,也要看到不足之处。
合理规划,突出重点
假期不仅是休息、调整的时间,也是孩子愉快的“充电时光”。作为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做到劳逸结合、适度、有序。
首先,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孩子共同商量有序又充满弹性的学习计划。在制订计划前,可以让孩子自评,加上科任老师的学情反馈,从而全面评估孩子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家长指导孩子在制订假期计划时要突出重点,有侧重地发力,将学习时间、作业时间、休息娱乐时间等合理安排,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孩子的数学学科较弱,可以在数学学习时间上有所侧重,并分析哪些具体知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困难。这样,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方面进行规范调整和统筹安排,从而让孩子学会积极应对。
阶段总结,双向反馈
家长还需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与阶段反馈。在与孩子商量并制订计划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按照计划落实,学会每天自我总结与评价落实情况,便于次日进行及时调整。同时,家长可以每周一次与孩子共同梳理并反馈本周情况,积极肯定做得好的方面、进步的地方,看到孩子努力的方面,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对于家长发现或孩子自己觉得做得不好的地方,共同分析问题所在,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家长既要当好“规划师”,也要当好“倾听者”“呵护者”,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个性化方法,利用假期让孩子有所收获,为新学期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