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基于“教育家精神”办学,要求“行知合一”,即在躬身耕耘中淬炼真知,于叩问求索中校准方向。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的“行”,需以问题为“罗盘”——当课程改革遇激流、教师成长陷迷雾、校园治理触暗礁时,唯有将困境拆解成经纬,让思考沉淀为锚点,化一个个“事故”为“故事”。由“行”而“知”的过程,来自每一个“事发现场”生成的解决之“术”,这些“术”慢慢地构成了“教育家精神”办学之“道”。愿这里每个故事都是知行碰撞的“火石”,当思想的锐度遇见实践的温度,便能迸发出照亮前路的光;愿教育者在这个理想与现实的交叉处,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教育注脚。
古人说,“立己达人。”己之不立,何以达人?
今年开学,我遭遇有生以来最尴尬的一次会议。某日,我主持召开学校课改方案审定会议,某行政干部义正辞严地批评道:“不经过亲自的课堂实践,凭空提出某一个未经验证的理念和模式,这种教学改革就是将领导个人意志强加给全体教师的行为。”
此刻,我想所有人都跟我一样深感“震惊”。尴尬之余,也促进我反躬自省:我们提出的“智趣课堂”有没有理论支撑?有没有经过实践探索?前期摸索“理想课堂”的校本化路径整整3年,提出“智趣课堂”后的学习、讨论和基于课堂案例的诊断、论证已有半年。以上问题我都可以回答:“有。”但是,我有没有深耕课堂?确实没有。我虽深入课堂一线观课议课导课多达数百次,但终究是没有亲自“上”一回。想到这里,便有一种汗颜的感觉。于是,我果断决定:从我开始,领导班子和行政干部要“走”在教师前面“领航”课改。
研究文本,研究课标,研究自己思考和倡导的理念,研究老师们研而不得的“问题”和“困境”。不惧教、不怕错,我走上讲台,执教了四年级语文《三月桃花水》,力求在一节不够完美的课堂中呈现学校的课改“主张”与“要素”。不久,在看到某年轻教师执教的情况后,我又“下水”,以同课异构的方式执教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
走在前面,亲自干,给个“样子”干。话说千遍,不如亲自做。作为一个老教师,我知道,课堂是否完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深度研究、没有亲自践行,书记、校长不深耕课堂,很难取得教师们的认同。12年前,我曾为全市初中校长执教课改示范课;4年前,我在全市的首届“校长三课”比赛中执教校长比武课,获得小学校长组第一名。如一名“船长”必须是一个成熟的“水手”,这样才能保证学校这艘“船”行得正、行得好、行得稳。我认为,作为一个“领航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从“先学”到“博学”和“深学”。每月至少啃完一本经典著作,每周至少撰写一篇读书心得,每天至少阅读收藏一篇时文、美文……这样,读书成为我每天的一种工作习惯。同时,向老师们荐文、荐书,共建“读书会”,组织“分享会”,当好“阅读点灯人”,推动从书香校园到书香家庭的建设;带领学校教师赴各地参加研讨会、培训会,遇见一群“尺码相同的人”,与“高人”对话。
二是从“先写”到“会写”和“共写”。每天至少写作500字,每月至少公开刊发一篇文章,每天用公众号推送教师的文章,每天带领青年教师进行“3 X时光计划”打卡,每月一次“生命叙事分享交流会”……鼓励先进、允许落后,慢慢地,一些教师从“望而生畏”到“跃跃欲试”到共享写作成果刊发的“荣光”。我们一起体验了“只有写,才会写”的蝶变,收获了“写作的尽头是成长”的甜蜜。
三是从“观课”到“议课”和“成课”。每年坚持观课100节,带着新课标、新理念、新结构去发现课堂、研究课堂,和老师们一起“议课”“磨课”,帮助教师成就一节“好课”……这样,把每一节课的思考、研究、诊断的成果积累成“珠”,带动老师们进入课堂的“实践语境”,把握课堂的“境脉特征”,生产课堂的“优化策略”。
四是从“善待家长”到“研究家长”和“影响家长”。面对新时期日趋复杂的教育关系,如何让老师对“好关系成就好教育”形成共鸣,如何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新机制下发挥学校的主导功能?我主动和家长对话,当好家校矛盾的“调解员”,让家长“一身怨气来,心平气和走”;我研究学生和家长,给老师们提供“经验”和“技术”;我坚持讲好每学期“家长开学第一课”,引领和影响家长;办好“新父母共读会”,带领家长一起在共读中改变教育观,升级认知……这样,更多家长成为学校的“合伙人”和“朋友圈”,走向“共同体”。
五是从“相信”到“看见”和“成全”。“相信种子,相信岁月”不只是一句口号,只有将其变成“看见”的视野和“成全”的格局,才能实现目标。要把“幸福”的梦想变为现实,只有付之以“完整”的过程。于是,我们以“办一所生命自由栖息和蓬勃生长的森林学校”为办学主张,通过观点碰撞、发现故事、组织变革、机制创变、项目融创等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生动、友好、安全的校园氛围,全力建设“班级育人共同体”,把学校变成“堆满故事的地方”。
走在前面,才能成为“支点”。书记、校长的角色,不就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支点”吗?这个“支点”,让“想躺平”的人“动起来”,让“内卷”的温度降下来,站在师生、家长的“中间立场”平衡利害,在面对无数的“不确定性”时心安如磐。走在前面,就是“立己”;成为“支点”,方能“达人”。
(作者系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