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28期(总第404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以项目式学习驱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
■苍溪县状元桥小学校 罗毅 杨玲华
学科探究《教育导报》2025年第28期(总第4043期) 导报三版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将这一课程校本化,使其真正贴合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是基层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笔者所在学校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策略,深度整合资源,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面临的困境

课程落实难度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其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在将课程要求转化为具体、可行且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如何确保课程的全面开展,让其真正融入学校的教育体系,成为学校面临的首要难题。

缺乏有效的推进策略。课程的推进需要科学、合理且具有吸引力的策略。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往往难以奏效,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是提升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所在。

资源整合的困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包括校内的师资、设施,以及校外的社会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等。但实际操作中,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分散且多样的资源,使其为课程服务,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对于课程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往往缺乏明确的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策略

1 .精心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科学规划课程路线。按照“调研—实践—研究—行动—思考—推广”的行动研究路线,我们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索并开发出“小脚丫走苍溪”的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确立清晰的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准确定项目方向。从课程功能和学习阶段的双重角度出发,精心制定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实施方案,将项目实践课程细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构建起涵盖“醉美梨乡歌谣多”“苍溪美食乐翻天”“家乡特产我推介”“苍溪灯戏嗨起来”“寻乐书岩春色新”“药博园里百草香”等七大主题的校本框架体系。

设计实用的活动模型。学校师生通过反复地讨论与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最终形成了清晰明了的项目式学习模型图,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保障。项目式学习模型图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实施”两大板块组成,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设计”主要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过程。学习目标从寻找基础知识和联系核心学科两个维度进行;学习过程主要是设计项目实施流程和细化项目实施流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实施”包括:选定项目(征集项目、确定项目、发布项目、认领项目)→制定方案(组建团队、明确分工、选择内容、制定方案)→实施过程(实地探究、走进课堂、实践创造、解决问题、作品制作、成果展示)→交流与评价(评价交流、反思修改、总结经验、成果展示)。

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学校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构建了包括精心选定项目、科学制定方案、扎实推进实施过程、深入开展交流与评价在内的4个关键环节。

高效整合课程资源。一是深度挖掘本土特色资源。例如,以“家乡特产我推介”为项目主题,带领学生深入苍溪梨文化博览园,了解雪梨的品种、生长过程,学习嫁接技术,开展调查研究,并进行宣传推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二是全面整合学科课程资源。在“醉美梨乡歌谣多”项目中,学生搜集、整理、创编歌谣,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运用。三是系统梳理和构建七大主题。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发展需求和社会热点中发现问题,经过学校的统筹规划和教师的引导,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主题。活动主题遵循固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随时随地,随机开发新的主题。如,基于环保教育,结合本地歧坪挂毯厂的资源,开发了“非遗布艺玩起来”的又一项目主题。

2 .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实践

突出在地化特色。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在内容选择上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评价体系贴合地方特色。同时,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共同推动课程的发展。

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打造生动真实的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推动家校社联动。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与力量,拓展实践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保障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涵盖“三层面”“四主体”“多维度”。“三层面”指对指导团队、学生个人、项目产品的评价;“四主体”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多维度”则要求评价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对指导团队的评价从项目主题、实施、验收等方面进行,划分不同等级。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涉及学习态度、组织合作、学习方式、能力和成效等方面。对项目产品的评价则从主题设计、方案制作、创意、外观、节能环保、实用性和现实意义等角度展开。学生依据各方评价结果修改、完善作品,每个项目建立专门档案,评价结果存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通过不懈努力,学校以项目式学习为引领,采用多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革教学方式,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显著提升了育人质量,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川教函〔2019〕514号)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