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36期(总第405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线教师怎样做研究
■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 李朝国
行知有道《教育导报》2025年第36期(总第4051期) 导报三版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教师能够深入探索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也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众多教师的研究成果汇聚起来,还能够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在此,笔者从自己30年的教育教学研究经历出发,总结梳理一线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些经验与方法。

一、教学研究的原则

      1 .实效性原则

教学研究要有明确目的,要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研究,要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与实用方法,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2 .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研究必须根植教学实践的需要。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要通过日常教学及公开课、示范课、教学竞赛等活动,将教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检验、修正、提高教学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3 .系统性原则

教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是指把研究对象纳入学科课程体系、学科教学体系中进行研究,既注意研究对象本身的整体结构与层次,又关注研究对象在整个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及与其他问题的关联。比如,研究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既要注意课堂教学导入本身的原则与方法体系,也要注意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导入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的关联性、互补性。

二、教学研究的途径

1 .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专题研究

与大学教师、专家学者的研究工作不同,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是针对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不是对理论问题的研究,其目的不是建立某种教育教学理论,而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个具体问题。比如,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痛点,长期以来效率低下。针对写作教学这一“老大难”问题,笔者持续多年进行序列化的专题研究,如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培养研究、各类文体写作方法指导研究、单元写作教学研究、中考作文复习策略研究、考场作文写法研究等。因为有了很多研究,笔者先后有30多篇研究文章在《语文报》等专业报刊发表。

2 .面向长期的课题研究

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我们可以尝试把具体问题上升到教育教学共性的高度,把其作为课题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地研究,即使花上两三年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受“文章分析观”的影响,注重对课文内容与形式的分析,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授、分析、评论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忽略了阅读过程及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开展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改革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借鉴钱梦龙的“导读”理论、洪镇涛的“学习语言”理论,确立了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实践观”,即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教学过程不再以教师的分析为主,而是组织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积极主动地感知、理解、品读、赏析、探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为朗读、默读、品析或赏读,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记录、接受,而是主动在文中寻找、圈点、勾画、批注,进行梳理、归纳、鉴赏、质疑、评点、讨论,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开展课题研究,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能够比较科学地、系统化地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大量阅读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著作,拓宽理论视野,丰富学科知识,有助于建构体系化的专业能力。

三、教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1 .善于发现问题

问题意识是教学研究的核心。开展教学研究,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学研究的问题,通常包含3个层次:首先是直接性问题,即教学中明显存在且需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效果的预设与生成等;其次是探索性问题,是将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时遇到的问题,如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第三是反思性问题,即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反思后发现的问题,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提问策略。

2 .重视阅读文献

阅读相关文献是研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献资料,如利用图书馆资源、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等),搜索与选题相关的文献。

获取文献后,要进行系统地整理和阅读分析。可以按照文献的主题、发表时间、研究方法等进行分类,提取关键信息,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已有的深度与广度,避免重复研究。同时,发现研究的空白点或争议点,为自己的研究找准方向、找到创新点。例如,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多数研究集中在“合作学习的形式”,就可以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估”这一角度切入自己的研究。

3 .善于提炼

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记录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有针对性地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典型经验与具体措施,要运用归纳、整合等思维方法提炼出可供同事、同行借鉴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

4 .写作表达

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是表达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

研究论文是对专题研究的总结概括,是从教学实践到教学理论的提炼升华。撰写的研究论文,可以通过参加教学研讨会、与其他学校或教师交流等活动,分享推广研究成果。若研究论文在专业期刊发表,则可以扩大影响力。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步。

研究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全面总结,也是呈现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研究报告的内容,包括分析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目的,阐述研究方法,描述研究过程,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撰写研究报告,要注意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引用文献规范,要确保内容真实可靠,避免夸大研究成果。

教学研究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会使人更忙碌,但研究也会让人成长得更快。作为一线教师,要聚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主动积极地开展研究,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体系,积极赋能个人专业能力发展,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