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朝和)近日,溯教育之源·汇家园之力——“学前教育法”家园共育活动在成都市新都区第二幼儿园举行。活动中,专家们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谈课程建设、红线与底线、幼儿权利和亲子阅读。
“幼儿园应聚焦持续、动态的课程发展态势,激发生命成长的无限可能,促进每个生命成为自己,各美其美。”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晓萍提出,幼儿园落实“学前教育法”的重要实践路径是课程;成都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敏深入剖析“学前教育法”条款,明确教育底线与红线,倡导教育回归初心,潜心育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杨雄聚焦幼儿权利,依据“学前教育法”详细阐述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是“权利共同体”——共同守护儿童的发展权、参与权等;成都市温江区海科幼儿园园长吴金桃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创新机制,为家长们提供了亲子阅读的“实操工具箱”。
“‘学前教育法’的颁布推动幼儿园建立常态化家园协作机制,达到园家社协同育人目标。我们着力搭建园家社互动平台,形成‘幼儿园引导、家庭实践、社会支持’的良性教育生态,合力促进幼儿成长。”新都区第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邓红说。
活动中,新都二幼将漆扇、扎染、瓦当等非遗课程搬出幼儿园园区,让与会专家、家长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幼儿、教师和家长倾力合作带来朗诵《我喜欢红色》《以法之名,点亮童年星光》、歌舞《我有一个好习惯》等节目,展示了幼儿园“小溪流课程”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