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整合科普资源
科学精神“根植心田”
“为什么南瓜花朝开夕合?”巴中市恩阳区文治实验学校学生在学校劳动基地观察多日后,设置阳光普照与全黑暗两组对照实验,记录花瓣开合时间与光照强度数据,最终发现光照对南瓜花花瓣开合的影响。
这座占地200平方米的劳动基地,是文治实验学校的“一生一菜”实践区。每个班级负责一块菜地,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参与。校长高嵩说:“我们不评哪块地的菜长得好,只比哪个小组发现的科学问题多。”该校科学教师彭春林指导的空心菜种植活动中,学生们经历三次播种失败后,终于总结出“浇水过多会让种子裸露在土壤表层”的科学经验。“比起收获蔬菜,这种在失败中探索的科学精神,才更显宝贵。”彭春林感慨道。
“正是人们不满足于幻灯技术有限的动态表现,才催生了更擅长呈现运动影像的电影技术。”恩阳区科普大视界内,讲解员正在给恩阳区职业中学的学生们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流动科学课”,学生们沉浸在电影起源的讲解中,为幻灯机到电影的科技迭代惊叹不已。随后,他们走进16 K超高清球幕飞翔影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技带来的身临其境。
据介绍,科普大视界是一座集科技、文化、旅游、研学于一体的科普视听创新应用产业基地,今年在该基地承办的首届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吸引了巴中市内外学生参与。自该基地年初开放以来,已有30多所学校师生走进这里,在虚实交融中强化科学实践素养,让抽象的科学原理化作可触摸的探索体验。
近年来,巴中市推出“科普+红色”等18条主题线路,联合科研机构研发36门探究实践课程,实施“百万工程”科普研学计划,让科学精神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崔洪文表示,未来,巴中将立足中小学科学教育主阵地,整合市域内外科普资源,健全科技科创竞赛激励机制,持续推动城乡中小学科学教育均衡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让学生在科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