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94期(总第398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走出“早恋”之困
■本报记者 张文博
《教育导报》2024年第94期(总第3989期) 导报三版

家有儿女初长成,父母在欣慰之余,也难免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早恋便是其中之一。你家的孩子有早恋情况吗?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呢?本期,我们和四川省应用心理专委会专家组成员、成都市康河小学特聘心理老师黄蓉聊聊孩子早恋这个话题,一起探寻正确的应对之策。

正确认识

早恋并非洪水猛兽

女儿上初二那年,家长刘琳琳觉得自己最担心的事可能发生了。女儿薇薇一开始偷偷用她的护肤品,后来,又自己攒零花钱买口红、眼影、粉底液。通过各种旁敲侧击,刘琳琳得知女儿对班长——一个阳光帅气、成绩优异的男孩产生了好感。她和丈夫如临大敌,认为女儿陷入了早恋,于是,开始严密监控女儿的一举一动,家庭气氛变得紧张。

“早恋,的确是一个令许多父母闻之色变的现象。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对同伴产生好感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黄蓉表示,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同伴的注意,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但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在青春期,就会引起家长的过度紧张。”

在黄蓉看来,很多家长对早恋的定义并不清楚。“恋爱是双方的互动,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吸引,只能算是暗恋。”她表示,许多家长仅凭孩子的某些行为就断定孩子早恋,会导致孩子的反感,他们可能因为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而反其道行之。

黄蓉表示,回想自己青春年少时,相信不少父母也曾有过“怦然心动”的感觉,推己及人,就能理解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但在自己成为家长后,却往往无法保持冷静。黄蓉理解家长的担忧,但同时指出,过度的担忧可能会产生墨菲定律,因为越是担心,问题越可能在孩子身上出现。因此,理性看待问题才是关键,而不是仅凭一些表面的行为就给孩子贴上“标签”。

在咨询黄蓉之前,刘琳琳也想过和女儿好好聊一聊“早恋”这个话题,但总觉得难以启齿。谈浅了,担心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谈深了,又害怕女儿“打破砂锅问到底”。究其原因,黄蓉认为,自己小时候也没有接受过关于“早恋”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会忐忑不安,甚至不知所措。

一个谈吐温柔、文质彬彬的男生可能会成为许多女生心中的偶像;同样,一些男生也会因为叛逆和独树一帜,让不少女生迷恋。“这种憧憬并非早恋,而是孩子对某种缺失的向往。”黄蓉提醒家长,可以通过孩子喜欢的对象的特点,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比如,自己是否对孩子说话比较急躁,是否忽视了孩子的发言权和自主权。

在和黄蓉交流后,刘琳琳坦承自己当年读高中时,也偷偷喜欢过班上的数学尖子,为此,她每天都恶补数学。如今,回望自己当初的这段经历,将心比心,刘琳琳明白了女儿对班长的情感是对其身上美好品质的憧憬及向往。“事实上,早恋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价值观。”黄蓉说。

理性归因

审视早恋的真正影响

恋爱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加上了一个“早”字,似乎就变成了家长避之不及的禁忌话题,并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究其根本,黄蓉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担心早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一旦陷入恋爱,就会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黄蓉认为,自制力强、目标明确的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一定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而自制力较弱,又没什么目标的孩子,影响他们成绩的外在因素太多了,手机、游戏、小说等,都有可能让孩子专注力不足。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谈不谈恋爱”这件事,而在于孩子“有没有自制力和目标”。

其二,担心早恋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之所以在外寻求安全感和支持感,归根结底是因为家庭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孩子沉浸网络世界或沉迷恋爱,都是因为在这些情境中能获得认同感、价值感和配得感。无论是被家庭过度保护的孩子,还是长期被严格对待的孩子,都可能因为对方的一点关爱而迷失自我。因此,家长需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既要严格,也要有爱;不能过度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

其三,担心早恋会涉及性相关问题。家长担心孩子不懂性知识,从而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然而,孩子之所以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往往是因为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教育。如果家长自己都羞于开口,又怎能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话题呢?

“性教育与早恋息息相关。”黄蓉说,青春期的孩子探索欲强、容易冲动行事,这意味着他们在不懂的领域中自行摸索,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果家长没有提前做好教育工作,孩子可能会因为得不到答案而走上错误的道路。

智慧引导

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知心人

“她/他会喜欢我吗?我能向她/他表白吗?被拒绝了怎么办?万一她/他告诉老师了怎么办?父母知道我早恋了怎么办?”……当孩子发现自己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上述想法或者顾虑也会出现在他们心头。如果家长没有及时体察到孩子的情绪变化,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迟早会受到影响。

黄蓉建议家长在看出苗头后,不要一味干涉,立即给孩子“扣帽子”。许多家长因为对此话题过于敏感,情绪先行,当即对孩子进行一番激烈的指责,这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要么自暴自弃,要么干脆如家长所“愿”,把本来的好感变成真正的早恋。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越堵,他们越会想方设法去钻空子。”黄蓉认为,家长的阻碍只会引起“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同时带来副作用——感情易破裂、分手更心碎。通过“堵”的方式,即使达到了阻断感情的目的,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伤害。其实,不论是在家长的反对下早恋,还是瞒着家长早恋,孩子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

那么,如何应对才是智慧、有效的呢?黄蓉表示,家长不要以自己的经验和眼光去判断孩子的处境。如果有所怀疑,应亲自去求证,而不是仅凭自己的臆想,就认定那是事实。

家长要疏导孩子的压力,让他们学会倾诉、宣泄自己的感情。当孩子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情感时,如“我喜欢某个女生”或“我喜欢某个男生”时,家长应该感到庆幸,因为这意味着孩子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流。在黄蓉看来,想要和孩子平和地谈论感情的问题,就千万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以过来人的身份去教育孩子。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用自己的经历、经验去帮助他们排解困扰,解开心结。

同时,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认同孩子的感受,如:“爸爸妈妈也有过这样的阶段,因为人都会喜欢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你的眼光很好,我们为你感到骄傲。”然后,引导孩子思考如何与优秀的人成为朋友,如何让自己也变得优秀,以及如何让优秀的人注意到自己。

“互联网信息繁杂,如果家长不积极应对,而让孩子自行从网络等渠道寻找答案,那么,当家长意识到问题时,可能为时已晚。”黄蓉说,家长应学习解决之道,通过建立积极的沟通环境,帮助孩子处理早恋等情感困扰,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