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29期(总第404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出门俱是看花人
刘正华
《教育导报》2025年第29期(总第4044期) 导报四版

“你们看,武大樱花大道的实时游客人数已经破万了!”同事小林举着手机冲我们嚷嚷。春分刚过,办公室的绿萝才抽了新芽,朋友圈却早已被漫天樱花攻陷。我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突然听见行政部王姐清脆的声音:“小江,搭把手,帮我把野餐垫塞进后备箱。”

7座商务车里塞满了野餐装备和食物,副驾驶座上的实习生小唐正在整理相机包,后座的李姐挨个分发饮料:“今年咱们得去人少的地儿。”话音未落,车载导航突然发出提示:“前方500米拥堵,预计通行时间……”此起彼伏的叹息声中,王姐突然笑出声:“怕什么,当年李白游黄鹤楼还照样写诗呢。”

事实证明,王姐的乐观极具传染性。当车子终于挪到武汉大学正门时,晨雾里浮动着浅粉色的云霞。穿汉服拍照的小姑娘们像移动的樱花树,举着自拍杆的情侣在樱花雨里旋转,连石阶上的麻雀都扑棱着翅膀啄食游客投喂的面包屑。我正要举起相机,镜头里突然闯入一片明黄色——后勤处的老周不知何时绕到花树下,工装裤上沾着草屑,正踮脚去嗅枝头的樱花。

“老周您这造型能上热搜!”小林的笑声惊飞了枝头的鸟。老周涨红了脸,他布满老茧的手指拂过娇嫩的花朵。让我想起老家院子里那棵歪脖子桃树,每年春天,母亲总要踩着板凳,小心翼翼地把开得最盛的那枝剪下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呀。

午后,我们转战东湖绿道,长椅早已被野餐垫占领。我们抱着膝盖坐在樱花树下,看花瓣簌簌落在隔壁小情侣的蛋糕上。财务部的陈姐突然指着湖面:“快看!”只见几片樱花正随着涟漪打转,像极了去年团建时我们在江滩放的河灯。那时,我们还不熟,各自捧着热奶茶缩在长椅上,如今却能在落英缤纷中共享同一片春光。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不知是谁起了头,大家忽然默契地接起诗句。王姐说她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挤火车去洛阳看牡丹;李姐说起年轻时在深圳打工,每年3月都要坐绿皮火车回家乡看油菜花,30多个小时的车程里,邻座的小伙子教她用手机拍照;小唐掏出速写本,画下我们挤在樱花树下分食草莓蛋糕的模样,说这是“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暮色渐浓时,我们拖着略显凌乱的野餐装备往回走。暮春的风裹着花草香,混着远处烧烤摊的烟火气。经过樱花大道,晚霞正为整条街镀上金边,赏花的人群依然熙攘,我却不再觉得拥挤——原来当我们成为这流动画卷中的一笔时,那些被踩掉的鞋跟、被挤歪的帽子、被蹭花的衣襟,都成了春天最生动的注脚。

回程车上,疲惫的同事们东倒西歪。我靠着车窗看暮色中的城市,忽然明白古人为何要在春日倾城而出。那些争相绽放的花朵,那些摩肩接踵的看花人,那些在花影人潮中流转的笑语,本就是春天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此刻,几瓣散落的樱花,正巧落在我摊开的掌心,带着阳光的温度和路人衣袖的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