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59期(总第395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诗意的博物学家
■路来森
《教育导报》2024年第59期(总第3954期) 导报四版

《夜色和月光:梭罗散文选》

【美】亨利·戴维·梭罗  著

仲泽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ISBN:9787544772853

中国人识得梭罗,大多是因为他的《瓦尔登湖》,其实,梭罗的著作又何止一本《瓦尔登湖》?尽管梭罗生前只出版过两本书:《瓦尔登湖》和《河上一周》,但他却留下了大量的日记和遗稿。后人据此不断进行挖掘、整理,于是,梭罗更多的作品陆续面世,《夜色和月光:梭罗散文选》即是其中之一。该书收入梭罗散文12篇,集中呈现了“臻于巅峰境界的散文作家”梭罗。

作为博物学家、自然诗人,梭罗的散文当然以“自然万象”为写作重点,诸如:河流、湖泊、野草、鸟雀、走兽、树木,以及天空、风雨,自然片段等。而他笔下的这些“自然万象”,又都是他“漫步”思考的结果,“漫步”的活动中心,则是康科德——“他一生都在漫步,都在深入地研究百草、松林、月光和康科德的河流。”

“漫步”,使梭罗的散文呈现出特殊的结构方式:常常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漫步”所至,举凡自然环境、景物片断、花草树木、走兽虫鱼等,都在他的笔下得到纷繁呈现。也基于此,在梭罗的散文中,精彩的场景描写、精致纤巧的细节描写、富有哲理的语句,在在有之,给人以极大的阅读享受。

我们不妨来看,梭罗对一段漫步过程中,所看到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这里不见房屋,偶有鹞鹰飞过,双翼镀着金边,或是一只麝鼠,在洞口警觉地张望。一条小溪从草场流出,像一条黑线,缓缓前行,在残桩断株间迂回蜿蜒。我们在这光芒中漫步,它澄澈如许,光辉如许,将枯草和落叶染成了金黄。这光芒又是如此柔和,如此恬静,让我沐浴在这微波不兴、寂然无响的金色海洋之中。”文笔细腻,细节生动,真是柔美极了。

作为一名“自然诗人”,梭罗散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诗意”弥漫。表面上,梭罗的散文,每每将诗歌融入其中,诗歌成为了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梭罗散文的诗情是一种“融入”:他把诗情融入描写之中,融入细节的表现之中,融入文化史料的运用之中。重要的是,他的这份“诗情”,并非浮泛之情,更非故作多情,他的“诗情”一方面来自大自然的感发;另一方面也来自他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故而,其诗情常常充满了哲理,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

一位好的散文家,其文章往往呈现出一种“多维性”,文章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思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梭罗的散文,尤其如此。

读梭罗的散文,我们在享受其对大自然描写所呈现的绚烂之美的同时,我们还能从中读出一个更多彩、多面的梭罗。

因为至情至性地热爱自然,梭罗对世俗就难免格格不入,他认为:“物象之所以隐而不见,与其说是它避开了我们的视线,莫如说是我们的心灵和双眼不曾驻留,因为能否看到什么并不取决于眼睛本身,它跟其他任何胶状体毫无区别。我们并不清楚自己视界的远近阔狭,因此之故,大部分自然现象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会隐而不显。”

自然与艺术,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梭罗热爱自然,对艺术也有着自己的思考。简言之:艺术对自然的反映或者表现,还远远不够。由此,梭罗还思考到教育,他认为学校对学生在“自然教育”方面远远不足。比如,“草木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范式,其中蕴含的规律在晶体中更加一目了然,正因为这样,所以它们的用材更为简单,好多时候甚至是存留片刻、转瞬即逝的东西。如此,观察万物的生长岂不既简单方便,又直逼本质……”

对错与否,我们只能说:那只是梭罗当时的思想。今人读旧文,也只是将其作为一种阅读、研究,来认识彼时的梭罗、对照今日的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