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59期(总第395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阅读里的“套路”
■刘泽琴
《教育导报》2024年第59期(总第3954期) 导报四版

晚饭后,我正在客厅里休息,耳边响起了一阵 QQ消息的提示音。不用看也知道,一定是班里学生提交了本周的读书笔记。我拿过手机点开班级 QQ群,果真如我所料,全是班级群里的未读消息。翻阅孩子们提交的读书笔记,有的是优美句子摘录;有的是人物档案制作,还有的是绘制书籍推荐的手抄报。我的心里一阵喜悦,看来上学期关于课外阅读的“套路”真的奏效了。

去年,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级,孩子们很活泼,学习的积极性颇高,但对课外阅读却不怎么上心。想着下学期就要开始学习四大名著了,我得想点办法让他们深入阅读的情境,去感受阅读的乐趣。

发放小人书,是激发阅读的开端。童年时,我曾迷恋过小人书,从那些精彩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里,我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物,也知道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我想这或许是让孩子们对课外阅读感兴趣的突破口。我特意在网络上多加搜索,精心挑选了由吉林出版集团发行的一套四大名著连环画小人书,每部书12本,一整套共有48本。每周班级常规得分最高的小组,我就奖励小组成员每人一本小人书。等到期中考试的时候,整套书都发放到了孩子们手中。平日里,我看见大家在班级里传阅小人书,有的同学还凑在一起讨论书里的故事情节。我的心里暗自得意,这帮“熊孩子”“上钩”了。

故事接龙,是走进故事的延续。学习冰心的《忆读书》时,我以《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林冲为例,讲了“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和“风雪山神庙”,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趁机提问:“有谁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有一个孩子自告奋勇地说:“我知道!”结果他站起来,磕磕绊绊地说了几句,没能完整地讲出后续的故事。我鼓励他当天晚上回去再做准备,第二天讲给大家听。第二天他讲了“火并王伦”的情节,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为他喝彩。我顺势建议:每节课的前5分钟作为故事分享时间,同学们可以自主讲述四大名著里你认为精彩的片段。那一个月里,有十多位同学在课堂上为大家讲述了他认为最精彩的故事片段,其他同学也在听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四大名著的了解。

绘制手抄报,是深入阅读的结晶。结合单元作文主题“推荐一本好书”,我要求孩子们在元旦假期绘制推荐四大名著的手抄报。看着那一摞厚厚的手抄报,我倍感欣慰。特别是有几张推荐《西游记》的手抄报,不仅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唐僧师徒四人的画像,还绘制了取经的路线图,分享了主要情节,版面设计和色彩的搭配也和故事十分契合。

课本剧表演,是阅读成果的延续。通过一学期的阅读累积,孩子们对四大名著的故事已经熟记于心,课本剧的表演就成了阅读成果的展现。孩子们自创剧本,选演员、制作道具、加紧排练,原生态的演出虽然略显稚嫩,却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欢乐嬉笑中,那些人物的故事成了孩子们最深刻的记忆。

只要引导得当,阅读的“套路”便会化作孩子们探索文学世界的钥匙,开启他们心灵的宝藏之门。在这些精心设计的“套路”中,孩子们不仅能够领略到阅读的乐趣,更能在文学的熏陶下逐渐培养出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这些文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将会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