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何不围炉而坐,享受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温暖身心,迎接寒冷的来临?
记忆里最早吃火锅,是我小学时候。爸爸买回一个陶瓷电火锅,时不时地在家里做顿火锅给我们吃。那时,没有什么火锅底料,冬菜种类也有限,通常就是肉片、白菜和粉条放在开水或鸡汤里煮,再加些简单的调味料,味道还挺不错。这样的家庭火锅,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占据着一席之地,至今难以忘怀。那是独属于家的味道,伴着窗外的夜色、餐厅的八仙桌,还有头顶电灯泡散发出的柔和的光,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暖意。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们那里开始流行吃川味火锅。麻辣锅底,荤菜有牛肉卷、羊肉卷、毛肚、大虾,素菜有金针菇、香菇、菠菜、茼蒿等。单位附近就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川味火锅店,部门小聚、朋友见面,都喜欢来这里。那醇厚的火锅香味,记录下了那段美好时光,带着唇齿的留香,印在了脑海里。
后来旅游去过重庆和成都,似乎当地的火锅吃起来更美味。不知道是用的底料更地道,还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反正我更喜欢吃川渝本地的火锅。跟一位南方的朋友聊起此事,她说:“你这是心理作用,吃的时候受氛围影响,就觉得更好吃一些。”与另一位与我一样“无辣不欢”的朋友说起,她则非常认同:“你说得没错,火锅还是要去当地吃,才够味!”到底谁说得对呢?
十几年前,我换工作来到了南方。初到这个海滨城市,我想约同事去吃川味火锅,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能吃辣。广东人不吃辣我可以理解,湖南、湖北人也说自己不能吃辣,就有点儿奇怪了。有个老家是湖北的同事告诉我,她来广东已经十几年,原本很爱吃辣,现在也变得口味清淡,吃不了辣了。
同事们带我去吃了椰子鸡火锅、猪肚鸡火锅,还有潮汕牛肉火锅。我也渐渐从这些没有辣味的火锅中品出了滋味。
椰子鸡,是用新鲜的椰子汁做锅底,倒入海南文昌鸡炖煮,所谓的“四个椰子一只鸡”,还会配有各种肉、丸和青菜做涮菜。蘸料则是一碟酱油,放入沙姜沫,挤入几滴小青柠汁,这几样东西搭配在一起,居然别有一番滋味。从锅中捞出一块煮好的鸡肉,蘸着料汁吃,味道极好。
猪肚鸡,顾名思义,是将猪肚、鸡肉和玉竹、党参等药材一起煮出来的汤底。这样的汤要先喝上几碗,再用来涮菜吃。猪肚鸡汤不但鲜美,还极富营养,加之汤中放有白胡椒粉,喝完后浑身暖暖的,真不愧为冬季餐饮佳品。
再说说大名鼎鼎的潮汕牛肉火锅。单是菜单上的牛肉就能让人选得眼花缭乱,匙仁、匙柄、吊龙、雪花、三花趾、五花趾……这些都是指牛身上的不同部位的肉。像我这种懒得搞清的人,通常是凭着感觉去点,这些涮肉口感虽略有不同,吃起来都很好吃。原因是潮汕牛肉火锅所用的牛肉,既讲究牛的品种,又注重肉质的新鲜,味道自然上乘。
当然,猪肚鸡火锅和潮汕牛肉火锅的蘸料,也是以酱油为主,基本上也都没什么辣味。
南方的饮食不但改变了我对火锅的认知,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的口味。天呐!我居然跟十几年前的那位湖北同事一样,也有吃不了辣的一天。这大概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我的口味就这样被南方的气候与饮食改变了。
天气渐凉,周末和朋友们一起去吃火锅,我们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点了清淡的锅底。不知是年纪大了开始注意养生,还是因为口味被同化了,这些都不要紧,冬天只要有火锅相伴,有一群朋友把酒言欢,身上是暖的,心里是热的。推杯换盏中,情谊如同火锅汤底,越煮越浓,越品越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