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23期(总第403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彭州市隆丰小学探索“蜀韵”特色化办学——
用巴蜀文化唤醒乡村学校活力
■本报记者 钟兴茂
《教育导报》2025年第23期(总第4038期) 导报二版

“这些娃儿演得真好!”“好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川剧了!”“小小年纪不得了哟!”近日,在彭州市丹景山镇的一场集会上,彭州市隆丰小学学生表演的川剧经典剧目《滚灯》赢得了乡亲们的叫好和掌声。乡亲们不知道的是,台上的小演员们不仅实现了川剧“下乡”,还实现了川剧“出国”。

隆丰小学位于全国“川剧之乡”彭州市隆丰镇,学校从2012年开始进行川剧特色教育,由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学,变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川剧特色学校。近年来,隆丰小学又在川剧特色教育基础上,挖掘巴蜀文化、天府文化的更多育人因子,开启了“蜀韵”特色化办学的探索。

川剧“出国”,背后是十余年的坚持与创新

“去年暑假,我们去日本演出了3场,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会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特色。”隆丰小学四年级5班学生张宸洋说。他是学校“蜀之韵”少儿川剧艺术团《滚灯》节目的第四代主演。近年来,该校艺术团不仅去了日本,还去了摩洛哥表演,国内的演出邀请更是数不胜数。“能代表学校把川剧展示给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朋友,我觉得是一件特别自豪的事情。”张宸洋说。

隆丰小学的川剧不仅受邀到各地演出交流,学校的原创剧目《我是川剧小戏迷》《我们都是传承人》还分别获得2022年和2024年“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小梅花优秀集体奖。“川剧是学校最亮眼的名片,而这背后是我们十余年的坚持、传承与创新。”隆丰小学校长何明春说。

时间回溯到2012年,成都市提出“学有良教,一校一品”的发展思路和要求。隆丰小学和许多农村小学一样,存在缺乏专业教师、师资年龄结构老龄化等问题。面对困境,隆丰小学结合隆丰镇全国“川剧之乡”的群众基础,以学校音体美教师为主体,邀请当地川剧传承人做指导,开启了川剧特色教育的探索。更幸运的是,2013年,川剧表演艺术家、两度梅花奖得主刘芸到彭州开展文艺支教活动,对隆丰小学川剧教育大为赞赏,双方建立起合作关系。

由此,隆丰小学的川剧特色教育形成了三级师资梯队,既有知名艺术家的高端指引,又有地方传承人的专业教学,还有学校教师的普及与融合,打造出了一个个精品节目,编写了《川剧常识》等校本读物,既实现了部分学生的特长发展,又向全校师生普及推广。老师们还将川剧与学科融合,在语文课上赏析川剧唱词、美术课上画川剧脸谱、体育课上跳少儿川剧课间操,开发出从特色走向融合的“蜀韵美”川剧校本课程。

隆丰小学语文教师王琴烈不仅在语文课上讲川剧,还常常带领川剧艺术团的学生到校外演出。她说:“我原本以为乡村教育会比较枯燥乏味,但川剧特色教育给了我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和更多走出去的机会,为学生和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融会贯通,汇巴蜀文化育时代新人

“同学们知道责任田是怎么来的吗?”在隆丰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责任田”田埂上,老师不仅教学生们春耕,还就地科普起责任田的由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智慧创举。

原来,尝到了川剧特色教育的“甜头”,2020年,全国全面加强、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时,隆丰小学又立足成都平原“天府粮仓”的优势和“蜀韵美”川剧校本课程的经验,打造起“蜀韵香”劳动特色课程。以“我的责任田”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为重点,“蜀韵香”劳动教育课程把“经营责任田,爱心献社会”作为任务驱动,设置“测量规划篇”“采买种植篇”“田间管理篇”“收获义卖篇”“志愿捐赠篇”等环节,与数学、语文、科学、财商、德育等相融合,让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同时,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学会乐于助人。

如今,除了川剧特色,隆丰小学每年秋季的“收获节”,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活动中,学生们将责任田里种植的瓜果蔬菜采摘义卖。校园操场上飘荡起花香、菜香、果香,以及学生们以购代捐的吆喝声,吸引着老师、家长和周边村民驻足购买。五年级2班学生吴玥汐说:“有一年,我们将义卖瓜果的收入用于购买校服,并捐献给了黑水县的一个学校。我觉得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帮助其他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丰富川剧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同时,隆丰小学还结合峨眉武术、快板评书等传统巴蜀文化,探索打造“武之韵”少儿传统武术课程、“声之韵”少儿语言艺术课程、“舞之韵”少儿传统舞蹈课程、“木之韵”木工创意课程,构建起了“蜀韵”特色化办学的框架。

“特色教育、特色化办学不是向领导和外界展示的教育,要真正融入课堂、融入课程。”谈及学校特色化办学经验,何明春认为,学校的发展要以学生成长为根本,以丰富的地方文化为支撑,根据当地经济文化水平,契合办学理念和目标,去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他表示,未来,隆丰小学会持续探索,不断创新,以传统文化赋能现代教育,在特色化办学中实现五育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