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26期(总第4041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平昌县:阳光大课间“玩”出新花样
《教育导报》2025年第26期(总第4041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王玉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政策要求,平昌县以“阳光大课间”育人工程为依托,创新构建“现代体育+传统文化”融合模式,推动课间活动向“五育融合”育人平台转型升级,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实践体系,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武术赋能,传统武德浸润成长底色。响滩中学将武术纳入校本课程体系,联合西华师范大学创新开发“武韵课间操”。“每天20分钟的沉浸式练习,不仅强健体魄,更让我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高一学生赵府感慨道。这套融合武术招式与广播体操韵律的特色项目,由专业武术教练驻校指导,既包含“抱拳礼”“五步拳”等传统武术元素,又植入“礼仪育人”课程模块。校长邱少姜介绍,通过“武德”教育与体质训练双线并进,学生专注力显著提升。

非遗活化,民间艺术绽放时代新彩。平昌县实验小学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铰子”引入校园,邀请传承人编创课间舞蹈。千余名师生手持铜铰随乐而舞,非遗技艺与健身操巧妙嫁接,单次活动人均热量消耗达200千卡。教导处主任谢丹玲表示,学校同步推进“非遗+体育”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读物1套。“学生们在运动中触摸文化根脉,这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游戏育人,传统智慧激发育人活力。巴中绵实外国语学校创新设计“传统游戏+现代项目”复合式课间菜单,丢沙包、滚铁环等民俗活动与乒乓球、益智棋类形成互补。学校实施“年级分区+教师伴护”管理模式,确保80多个班级日均活动空间利用率达100%。教师赵亚莉观察到,“课间活动实现全员参与,学生协作意识与集体归属感同步增强。”

空间革命,三维场域破解场地瓶颈。针对城区学校运动空间受限问题,平昌三小实施“地面彩绘运动棋盘+立体攀爬架+智能跳绳系统”三维改造工程,新开发14个多功能运动区,班级轮转效率提升40%。校长袁红兵算了一笔“健康账”:“通过空间重构,学生日均运动达标率从82%跃升至100%,近视率同比下降3 .2个百分点。”

目前,平昌县已培育特色课间品牌项目17个,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域联动”的育人新格局。县教育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苟兴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阳光大课间”改革内涵,打造五育并举的县域实践样板,让每个课间成为赋能生命成长的“活力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