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佳佳生性顽皮,到托儿所才一个星期,我们就频繁接到老师的告状,让我既恼火,又无奈。
那天下午接他回家,刚进门,他就嚷着要下楼去小广场玩。小广场上有许多健身器材,我答应了他,并叮嘱道:“只许在广场玩,不许跑远。”佳佳满心欢喜地下楼了。
我忙完家务推窗张望时,却见他把拖鞋当玩具——抬脚往高处猛踢,看拖鞋凌空飞起,又疾速落地,再趿着另一只拖鞋蹦跳着去追赶。接着,又用力踢一脚,如此循环往复,玩得不亦乐乎。我忍着笑意,下楼叫他回家。儿子委屈地申辩:“你刚才同意我下楼的!”我先让他坐下,然后问:“说说看你刚才是怎么玩的?”
儿子说:“健身器材没意思,不好玩,我好久没有抛东西玩了,这样特别开心。”我顺势引导:“你光脚踩在地上不会扎得疼吗?袜子弄脏了怎么办?”谁知他满不在乎:“脚一点都不疼!”我有点生气,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一句反话:“既然你不怕疼,干脆把拖鞋和袜子都脱了去玩吧。”
听我这么说,儿子眼睛发亮,迅速脱掉拖鞋,弯腰去脱袜子,还仰头认真追问:“裤子要脱吗?”
我一听,知道自己弄巧成拙了。该怎么挽回呢?我硬着头皮对儿子说:“你过来让妈妈打脚底板,如果你不喊疼,就准你去。”儿子急切地跷起小脚,我打了一下,他说:“不疼。”我又打了一下,他问:“怎么还要打?你要打多少下呢?”挨打时他还很较真:“说好打脚底板的,现在你打到脚背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是我始料未及的,儿子据理力争、满脸正气,倒衬得我像个蛮横无理、黔驴技穷的“暴君”。
意识到自己的失策后,我调整了策略,蹲下身子和儿子商量:“妈妈是担心你受伤,才不想你光脚下楼玩。现在你穿好鞋袜,带着小皮球下楼玩,好吗?”
儿子脸色瞬间阴转晴,穿好鞋袜,欢天喜地地玩去了。他向来豁达,不会一直记着今天这出闹剧,可我却不敢忘怀这件事的教训:因为一句赌气的反话,我把自己赶进了死胡同,让教育陷入僵局,更让儿子觉得我说话不算数,满腹委屈。
这件事也提醒我,与孩子相处应该平等相待,切忌对孩子冷嘲热讽、蛮横压制,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明辨是非,也是不尊重孩子的可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