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儿子上小学,我的每个周末都陷入苦战。平时早上6点多就赶着上班,只有周末才能睡个懒觉。可儿子恰恰相反,他一到周末就兴奋不已,大清早就把故事机的音量调得特别大,我忍无可忍,朝他吼道:“不能把声音调小一点吗?”等我起床,看他丝毫没有要做作业的意思,又严厉训斥道:“除了玩,你还知道什么?”
直到有次检查儿子的语文作业,用“像”字造句,儿子竟然写道:“妈妈发起火来,像狮子一样凶。”这句话让我惊觉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大问题。
我不禁想起电视剧《小欢喜》里的一幕,宋倩责骂女儿英子逃学时,不断用“你对得起我吗”等话语来宣泄自身的不满。现在的我和她如此相似。我们总是用命令式、嘲讽式的语句教育孩子,却不知这样的方式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内心。
改变从一次数学考试开始。儿子漏做了好几道计算题,小心翼翼地把试卷递到我眼前,然后快速低下了头。我接过试卷,咽下冲到嘴边的:“试卷做完你不知道检查吗?你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了吗?”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对他说:“革命尚未成功,小同志要继续努力呀!”听到我这话,儿子睁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我。一点小小的转变,让我和儿子的关系更融洽了。接下来,我给儿子讲解错题时,他听得特别认真。
上个月儿子学游泳时,因为撤掉浮板后经常呛水,他连着两周都拒绝去学游泳。教练让我带他去练习,我没有说“这点苦都吃不了”之类的话,而是鼓励儿子:“‘奥特曼小朋友’,勇敢地去打败你的‘小怪兽’吧。妈妈觉得你一定可以的。妈妈和你一起去学,比比谁更厉害。”在我的鼓励下,儿子高兴地继续去练习游泳了。
看着儿子在鼓励与肯定中一点点进步,我更加明白了,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少用硬邦邦的语气与孩子沟通,多给孩子正向的鼓励。只有这样,亲子间的沟通才会更加顺畅,亲子关系才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