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36期(总第4051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眉山市彭山四小:课间设立“传统游戏超市”
《教育导报》2025年第36期(总第4051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邵邃旭)近日,眉山市彭山区第四小学构建“时空无界、五育共生”的体育育人体系,将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转化为立体化成长课程,以“非遗活化、传统重构、个性支持、学科跨界”四大支点打造区域体教融合示范样本。

打造“非遗主题大课间”。每天上午,学校师生随律动开启40分钟“非遗主题大课间”。这套自编自创的五维文化操,实现了“一操一课程”深度育人:“莲箫操”源自省级非遗文化彭山莲箫,“中华书韵操”对应书法艺术演变,“东坡诗词操”通过“吟诵+体操”实现“文武双修”,“京剧操”用经典动作还原戏剧神韵,“劳动最美操”将传统劳作场景艺术化。文化操与跑步无缝衔接,形成“校长领跑—教师伴跑—学生环跑”全员运动局面。

创新实施“‘7×15’微时段运动计划”。将7段课间15分钟碎片时间与全校各处非连续空间结合起来开展体育活动。优选打沙包、踢毽子、跳长绳、滚铁环等20余项传统游戏,形成“传统游戏超市”,构建“五+”课间活动体系:活动器材“共享+自制”,活动类型“健身+益智”,活动空间“室内+室外”,活动性质“竞技+娱乐”,活动人员“单人+多人”,传统游戏在校园焕发新时代育人魅力。

构建“普及+特长+拔尖”三螺旋培养模型。课程夯基:每天至少一节40分钟体育课,进行系统化教学,培养体育基础技能,另外,每天布置30分钟体育家庭作业进行巩固。特色促优:秉承“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理念,各班特色体育项目实行动态星级评定,通过每学期特色班评比角逐三星荣誉。赛事拔尖:组建田径、篮球、足球等多个体育兴趣社团,利用课后服务、日常早晚和节假日进行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

创新开发地面体育游戏矩阵。充分利用操场、地面、楼梯、连廊等区域,设计爬楼梯、跳远、跳房子、“萝卜蹲”、闯关等30余项地面运动游戏。采用“运动+”模式,将体测项目、学科知识、文明礼仪、家国情怀与运动技能深度融合。通过“移步即课堂,触地皆教育”的设计,实现运动场景全域覆盖、教育资源无缝衔接,实现“强体魄”与“修品行”的双向奔赴。

“我们着力构建时时能运动、处处可锻炼、人人会技能的教育生态。”彭山四小校长周晓华说,学校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探索五育协同育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