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59期(总第3954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侗歌”遇上“清音” 川黔非遗碰撞出美育火花
《教育导报》2024年第59期(总第3954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记者 何元凯 摄影报道)短短一节课,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以下简称“盐小卓锦分校”)的同学们学会了《欢迎你到侗寨来》这首悦耳的侗族琵琶歌,课后还兴致盎然地在校园中传唱。来自贵州省榕江县车民小学的老师们,则为盐小卓锦分校学生表演的四川清音曲目所陶醉。

当四川清音与贵州侗歌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榕江县车民小学教师团队来到盐小卓锦分校开展美育联合教研,两校立足自身美育特色交流互鉴,共同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美育实践。

侗歌是侗族人民创造的历史悠久的歌唱艺术,代表性的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处侗族聚居地的车民小学,40年来坚持将侗歌等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校本化教学,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交流现场,车民小学教师潘美琼带来侗歌课例《欢迎你到榕江来》,让盐小卓锦分校的同学通过一节课,学会一首歌,进一步深切感受侗歌以及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川清音同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盐小卓锦分校将四川清音引入校园,并聘请国家一级演员、清音传承人任平及其团队到校指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少年儿童心田。该校教师张颖秀带来课例《蜀韵蓉城魅力清音》,让学生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丰富和深刻的理解。

“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综合素质。”车民小学校长杨昌文本身也是侗族大歌传承人,他表示,学校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重要使命,而盐小卓锦分校在这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此次交流收获很多。“盐小卓锦分校的楼道走廊等各处都能看到非遗文化元素,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创设,以及融入国际理解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

盐小卓锦分校副校长路艳提到,车民小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上卓有成效,其特色方法值得借鉴。“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不只涉及兴趣社团或少数学生,而是要帮助所有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在普及基础上进行梯度提升。”路艳表示,非遗文化进校园不仅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共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道,共促学生核心素养持续生长。

据悉,为发挥人文交流育人功能,统筹资源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成都市教育局与榕江县教育和科技局支持下,盐小卓锦分校与车民小学缔结为友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