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6期(总第402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关于“课感”的思考
■重庆市开州区敦好镇中心小学 李宏龙
教坛漫笔《教育导报》2025年第6期(总第4021期) 导报三版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能激发出璀璨的火花。近日,我有幸拜读到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校长黄华斌在个人公众号上的《你有“课感”吗?》一文,初次邂逅“课感”这一新颖而深邃的概念。“课感”,一个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词汇,被李政涛精辟地概括为推进感、纵深感与生长感。黄华斌在文中进一步阐释,理想的课堂是具有“课感”的课堂,是寻找生命的气息、生活的气息与生长的气息的课堂。这一观点犹如一道闪电,点燃了我对教育深思的火花。

教育,是生命唤醒生命的事业,滋养每一个鲜活而独特的生命。它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敏锐的教育直觉和深邃的教育智慧。而“课感”,正是这一智慧的具体体现。正是“课感”让教师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教学情境中,迅速捕捉学生的需求与变化,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

“课感”的生长点在课堂,师生是课堂的主客体,学生学习的思维进阶需要教师专业引导、启发。教师的专业需要来自与“课感”相呼应的“研修感”的支持。然而,传统的校本研修模式往往陷入一种“听时心潮澎湃,过后纹丝不动”的尴尬境地。教师虽然在研修中听得热血沸腾,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难以将所学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知行分离”的现象,无疑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或许我们可以从烹饪的艺术中汲取灵感。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在准备食材与佐料时,心中早已勾勒出做菜的过程与成品的色香味形。同理,校本研修也需明确目标与愿景,确保研修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能触动教师内心深处的“感觉按钮”,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与动力的“研修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研修过程中真正实现从“听”到“做”的华丽转变。

具体而言,“课感”所蕴含的推进感、纵深感与生长感,在校本研修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有“推进感”的课堂符合学生需求,有结构、思路清晰的课堂具有生命气息。这就要求校本研修需要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研修活动,满足不同教师需求,让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校本研修从基本理论的学习,逐步过渡到教学实践的探讨与反思,最后再进行教学创新的尝试与总结。这样的研修路径不仅符合教师的学习规律,更能确保他们在研修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

有“纵深感”的课堂具有生活气息,启示校本研修要深入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与规律。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隐藏着深厚的教育原理。因此,在校本研修中需要引导教师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审视和分析教育现象,揭示“课感”的本质与规律,才有助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让他们在实践中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

有“生长感”的课堂强调生命滋养,因此校本研修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这意味着校本研修需要为教师搭建课题研究、教学比赛等良好的研修平台,让他们在研修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创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校本研修要建立成果展示资料库和研修分享机制,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相互学习、鼓励分享的平台。这样的研修环境不仅能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更能促进他们在合作与交流中提升素养。

此外,滋养生命还应关注到教师的情感体验与心理需求。通过设置个性化的研修目标与路径,满足不同教师的差异化需求,促进其个性化成长。营造开放、包容、尊重的研修氛围,让教师感受到被重视与支持的力量,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研修活动中去,让每一位教师在研修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课感”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更为校本研修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理想的校本研修一定是具有“研修感”的研修,这要求我们紧跟师生生命和时代的感觉走,积极探索“课感”与“研修感”的深度融合。通过不断优化研修内容、创新研修形式、关注教师情感体验与心理需求,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